这是毛主席传播最广、影响力最大的经典油画作品360配资网,同时也是全球印刷量最高的一幅油画。
画中,毛主席身穿传统的蓝布中山装,稳稳地站立在画面中央,左手撑着一把油纸伞,右手紧握成拳,神情坚定而充满力量。
这幅画象征着毛主席凭借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,克服重重艰难险阻,带领革命取得辉煌胜利,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,为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。
这幅著名的油画名为《毛主席去安源》。
画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21年,当时毛主席赴江西萍乡安源,积极组织路矿工人参与革命运动。
萍乡位于湘赣边境,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小城,距离长沙不到150公里,安源正是其市政府所在的区域。
萍乡素有“江南煤都”之称,煤炭资源极为丰富。
1898年,中国最早的煤矿企业——萍乡煤矿正式成立。
到1908年,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、大冶铁矿合并组成了汉冶萍公司。
汉冶萍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,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。
展开剩余83%为了运输萍乡丰富的煤炭资源,清朝政府特别修建了株萍铁路,后来该铁路又与萍乡煤矿合并组建了安源路矿。
当时,安源路矿拥有一万七千多名工人,这些工人在帝国主义、封建军阀和官僚买办的三重剥削下,生活极其悲惨。
毛主席曾经说过,“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”
在三座大山残酷剥削的重压下360配资网,萍乡人民的反抗意识与革命觉悟异常强烈。
早在1906年,萍乡、浏阳、醴陵地区就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清起义。
虽然这场起义最终失败,但极大地振奋了民众士气,吹响了反清的号角,也点燃了萍乡人民对革命的热望。
1920年11月22日,毛主席因被湘军总司令赵恒惕通缉,离开长沙避难,首次来到萍乡。
恰逢当地农民无粮过年,他们秘密组织了数千人,悄无声息地进入地主家,既不吵闹也不动手,默默地吃起了地主的粮食。
这一特殊的反抗方式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关注,他深入调查萍乡农民的特殊斗争形式,感到十分欣慰。
他写下了著名文章《告中国农民》(1921年发表),称这种现象是中国农民觉醒的曙光。
他在文中预言:“萍乡今年这件事,是中国农民觉醒后的曙光……有了这线曙光,青天白日就要随之而来……你们若都照着萍乡的乡民这样行动,共产党就能使你们脱离一切的痛苦。”
1921年中共一大后,毛主席再次来到安源,建立党组织,发动安源路矿工人积极投身革命。
十年间,毛主席前后十次到访安源。
他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;
从安源路矿培养出了杨得志、方强、刘先胜、晏福生、唐延杰、韩伟、丁秋生、王耀南、吴烈、罗华生、罗桂华、幸元林、熊飞等13位开国将军;
他将安源打造成为东方的小莫斯科;
更是在萍乡发起了著名的秋收起义。
最终,他从萍乡出发,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。
自此,星星之火终于燎原,他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的曙光。
1967年,画家刘春华先生根据1921年10月毛主席第二次前往安源的历史背景,创作出了这幅经典油画《毛主席去安源》,并于国庆节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次展出。
这幅画一经问世,便引发了轰动效应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
中华大地,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一幅。
据不完全统计,《毛主席去安源》彩色印刷品的累计发行量超过九亿张,稳居世界之最!
1995年,这幅传世之作在拍卖会上拍出605万元人民币的天价,创下华人油画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。
毛主席在萍乡留下了光辉灿烂的革命印记,萍乡人民因他而感到无比自豪。
正是因为毛主席,萍乡的名字永载史册;
而这幅经典传世的油画,也让安源的革命精神响彻神州大地。
然而,无论多少财富也无法衡量《毛主席去安源》这幅画背后的历史意义360配资网,更无法表达萍乡人民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!
发布于:天津市稳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