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九大队在赢得国际声誉的同时,也取得了来自盟军方面的高度赞赏和信任。此时,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发展嘉多网,香港作为日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战略基地,已成为盟军空袭的重点对象,但由于情报匮乏,盟军在空袭香港时,常常发生误炸平民住宅区的情况。认识到港九大队在港九地区的活动和情报收集能力,盟军决定与其进行合作,由港九大队负责提供关于香港日军及其重要军事目标的情报。
任务具体落实到市区中队身上。市区中队是一支很特殊的游击分队,他们身处全香港最危险的地方,但大多数队员都不携带武器,因此也被称为“不带枪的游击队”。市区中队的任务主要是收集情报,通过大量的地下工作嘉多网,该中队由初建时的十余人发展至三百余人,队员分布于各行各业,有的甚至打入了敌要害部门。地下工作有很强的保密性,市区中队甚至也包括整个港九大队,招募程序都比较严格,外人要加入进来,不但要填申请表,而且还需要层层批准并举行宣誓。这在保证游击队战斗力的同时,也降低了在残酷岁月中出现叛徒的概率,从始至终,市区中队都未发生过因叛徒泄密而给组织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。
展开剩余56%为了向盟军提供情报,市区中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:有的队员利用住处便利,用望远镜居高临下地日夜观察维多利亚日军舰艇的进出情况,研究日军舰艇的活动规律;启德机场为日军空军基地,有的队员冒死将机场平面图偷出;日军为躲避盟军空袭,刻意将军火工厂和仓库分散在平民住宅区,许多队员每天走街串巷,以便把它们一一找出并绘制成图。
正是依靠市区中队所提供的准确情报,盟军方面得以对香港实施精确轰炸,空袭的命中率直线上升。
市区中队的能力和任务不仅仅限于收集情报。就在大队成功营救美军飞行员克尔后,日军为了报复,集结重兵,出动一千多人开进大队所在山区进行“扫荡”。市区中队趁日军在市区的兵力较为空虚,派队员在距九龙日军宪兵本部不远的铁路桥附近,安放定时炸弹,又一连发起三场“纸弹战”,即在闹市区散发传单,使得“港九大队攻打市区”、“欢迎东江纵队曾生司令员到来”、“东江纵队收复香港”等消息四起。日军唯恐老巢出乱子,只得把“扫荡”部队拉回市区进行警戒,因市区中队是在四月份采取的行动,所以此次事件也被称为“四月大行动日”。
东江纵队(2)连载嘉多网,待续.......
发布于:天津市稳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