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收回伊犁(1)
以静制动
张一湖
(一)烟笼雾罩
中国军队节节胜利,顺利收复新疆各地,俄罗斯自知没有理由、也没有力量强行占据我伊犁。但是,作为强盗,不把利益捞足,沙俄政府也绝对不会轻易放手。随着中国军队在新疆的节节胜利,沙俄政府早已开始布局在伊犁地区获取利益这篇文章了。
首先,沙俄方面在新疆境内频频制造摩擦,然后抓住中国地方官员(办事大臣、领队大臣等)不谙边境事务、不谙外交事宜的弱点,制造了大大小小的案件,称为“边案”,总之是告中国官方侵害了俄罗斯商人、公民的权益,要求中国政府处理。中国总理衙门与左宗棠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派人调查,将调查结果、处理方案通报俄罗斯。但是,俄罗斯就是不认账、不结案。当然,左宗棠也不会无原则地让步。就这样,俄罗斯方面就经常拿着这些“边案”找中国总理衙门纠缠,要求调查。俄罗斯这样做,是率先为交还伊犁制造屏障,意思是:中国不处理好这些“边案”,那么,伊犁问题就先不谈;要谈伊犁问题,必先谈“边案”。
展开剩余75%白彦虎等逃入俄罗斯境内,按照外交公理,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,俄罗斯理应将白彦虎等遣返回中国。但是,俄罗斯非但不遣返白彦虎等,反而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求,说中国难民进入俄罗斯,俄罗斯为他们提供粮食、庇护,其费用要中国政府承担!
沙俄政府还通过西方报纸放出烟幕。英国伦敦的报纸就刊出新闻启泰网,说俄罗斯愿意以俄元(卢布)二百五十万让还伊犁。
对于沙俄的奸谋,左宗棠当然洞若观火;对于俄罗斯的纠缠,左宗棠无比愤慨!他对收回伊犁有完全的信心,但是,对于以何种方式收回伊犁以及收回伊犁究竟要付出多大代价,他心里没底。他认为,俄罗斯“让还”伊犁,总归是索要兵费、要求通商两端,但是,他又认为“即两者均如其意予之,仍未必为餍足之道也”(《左宗棠全集·书信·答金和甫》),意即俄罗斯的欲望,必不止于要钱和要通商这两样。那么,除了要钱、要通商之外,还能要什么呢?当然是领土。左宗棠想到了,但是他不情愿说出来。
此时,中国朝野对于收回伊犁一事,都觉得不得要领,给人一种烟笼雾罩的感觉。
(二)以静制动
随着战事的进展,对于收回伊犁一事,左宗棠自然早有主见。他的主见概括起来就是一条,以静制动,具体表现为三点:
第一,稳重从事,简单归一。他上书总理衙门,所有关于伊犁问题的商谈,应由中国总理衙门和俄方正经官员(非地方官员)商谈,拿出方案,形成有效的结论。他告诫伊犁将军金顺等不要擅自与俄官接触商谈伊犁问题,以免使问题复杂化。
第二,修明军律,严阵以待。收复喀什噶尔,使得左宗棠军队军威大振,广受外国关注。俄罗斯人亲眼所见左宗棠军队的神威,自然心怀忌惮。左宗棠知道,外交是要依靠实力的。关于收回伊犁的外交活动,必须以强大的军威作为后盾。左宗棠并不在乎别人说自己的军队是强是弱,但是要求部队做到“申明纪律,整齐队伍,操练技艺,严为戒备,静以待之”(《左宗棠全集·书信·答金和甫》)
第三,安抚百姓,收拾民心。居住在伊犁的百姓,分属汉、回、满、蒙、索伦、锡伯等民族,这些人中,很多人都对官军心怀疑虑。左宗棠告诫金顺等,要利用伊犁人到内地贸易、活动的机会,对其进行抚慰,向其宣传朝廷与官军的政策,澄清谣言,安定民心。左宗棠认为,只要伊犁百姓心向朝廷,那么,即便官军不进驻伊犁,俄军也难以在伊犁长久占领下去。左宗棠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人民的作用,这说明他作为一名封疆官僚,以实事求是作为指引,冲破了其特有的阶级局限性而找到或者说接近了这样一条伟大真理!从这一点来看,左宗棠的思想已经早已超越了他所处的阶级与时代。
(三)旨下左宗棠
南疆收复,中国朝野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伊犁。解决伊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。总理衙门非常赞同左宗棠的看法,尤其尊重左宗棠在收回伊犁一事上的话语权,所以上奏朝廷,请下旨,凡商议伊犁问题,统归左宗棠相机筹办。朝廷采纳总理衙门的方案,于光绪三年七月初三日下谕称:
交收伊犁一事,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俄国使臣布策反覆辩论,布策总以边界各案为言,现经该衙门与之订定所有交收伊犁及商办各事,由俄国派委大员与左宗棠会商核办。西北路各城与俄境毗连,交涉之事甚多,办理稍或失宜,彼即藉为口实,不独措置乖方,遇事动形窒碍,即语言偶失,亦足以启猜嫌。嗣后各城凡与俄人交涉事件,有非寻常照章可办者,著金顺、额勒和布、车林多尔济、杜嘎尔、英翰、保英、英廉、明春、金贵,一体先行知照左宗棠主持办理,以一事权而免贻误。(《大清实录·德宗景皇帝实录》)
按照总理衙门与俄罗斯使臣议定的方案,是由俄罗斯派遣特使到甘肃与左宗棠面商伊犁收回事宜。这个方案果然实行,对于中国,当然是最为有利的。因为,左宗棠不仅是威名赫赫的一品大员、三军统帅,更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外交高手。左宗棠既坚持原则,又最了解实际情况,所以,由他主持商谈收回伊犁,中国一定不会上当吃亏。但是,狡诈的俄国人很快又改变了主意。
编辑:子禾
图片来源:网络启泰网
发布于:天津市稳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